招聘高级产品经理
职位要求:
-2年以上互联网行业经验;
-具有敏锐的市场意识、良好的运营思维和创新意识;
-善于沟通和协调资源,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
-对互联网及相关行业有独立的见解
-具备计算机、互联网相关知识技能
聪明而不装b,紧贴事实而又前瞻,逻辑分析能力强,敏锐细致,爱学习,喜欢分享和沟通
待遇有竞争力,期权股份优厚
职位要求:
-2年以上互联网行业经验;
-具有敏锐的市场意识、良好的运营思维和创新意识;
-善于沟通和协调资源,较强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
-对互联网及相关行业有独立的见解
-具备计算机、互联网相关知识技能
聪明而不装b,紧贴事实而又前瞻,逻辑分析能力强,敏锐细致,爱学习,喜欢分享和沟通
待遇有竞争力,期权股份优厚
是第一次诉讼,庭审是自辩的,答辩状也自己写。
结果很不错,远好于预期,比我愿意接受的调解还好,至少算是小胜。不过其实如果重新打一遍我觉得有一定可能完胜的。感谢另外一位律师老乡,给我书写答辩状的指导和其它建议。 也要感谢爱人,她在法庭实习过,做过书记员,写过判决,了解辩护的原则和要点,这个法学硕士的知识终于发挥了点作用。
分享经验
1 打官司是按证据说话不是按事实说话,不要设想法官主持公道,要理解法官只依照证据按法规执行的特点
2 平时商业活动要注意凭证,要区分口头和书面,要注意责任,要给自己留有空间,要注意司法实践特点。
创业过程于我有三个目标:事业有成,修炼自己,团队磨练 。
事业有成:希望能做出业界有巨大影响力的产品、公司、有丰厚的回报。
修炼自己:希望在体能健康、知识技能、情感情商、精神境界 都有锻炼。
磨练团队:能够达成有能共同进步,互相指正,默契配合,有所专长的团队。
很多时候不少人只专注在第一项,这样很容易随着事情的起伏而失去追求。
不用逼自己无时不刻注意主动提高才是NB的人。当然之所以大家普遍不NB是其实本质懒惰和逃避,说到底就是懒惰。
有一帮伙伴可以互相督努力提高是一件很惬意的事。
学会让对方不好意思拒绝,让对方不能启齿是一个能力。
其实方法在《影响力》这本书里也有写,但是理解了能否敢用会用忍心用又是一个能力,也是一个人生态度。
我议价能力中等偏下。
你不争取别人不会因此感谢你,你争取了别人也不会就不和你合作。
有的时候我显得有点tough,有的时候又据说很是太软弱不争取,现在想来应该两者都不是,应该是没有在正确的时候选择合适的态度。
今天听到朋友讨论一个纠纷,有人说到,算了我们还是别曝光了这是下下策。我想诸如此类事情:既然认为自己是对的,你不曝光更多时候让人觉得你是站不住理,或者有内情,同事“对手”也不会感谢你“为他考虑”,相反你很坚决积极的态度反而能使大众相信支持你让“对手”心虚来找你妥协。
一手软一手硬是商业社会的真功夫。
半个月前猜到了,今天正式公布,,很多原同事来找我问期权还是否管用(问我怎么管用?),不管期权是否管用,从头开始参与创业的公司卖了数千万美金价格至少还是很沾光的。
其实我想说的是大家既然选择创业公司工作就应该学习一下创业公司的相关知识,了解 一下liquidation preference, vesting ,和期权行权。
http://www.feld.com/wp/archives/2005/01/term-sheet-liquidation-preference.html
http://www.feld.com/wp/archives/2005/05/term-sheet-vesting.html
酷讯对员工其实还算宽松 ,但是远期激励并不优厚。
我们的新公司会非常优厚,希望有兴趣的技术产品人才来联系,同样条件回报会远比酷讯的高。
昨天晚上做梦,我去一家房地产经纪公司当经纪人;梦有许多细节:如办公室摆设、门店经理、梦的过程中的其它情景和模糊矛盾潜意识。
醒来之后,我想,去当一个月的经纪人也许很有意思,带人看房、取得业主信任、这些都是我性格中很不擅长的事情, 或许完全不一样的经历能改变很多,而人生苦短,应该做更多的尝试和改变。
当然,做这个情景梦,自我了解有其他缘由。
最近看《少有人走的路》,按作者的说法,潜意识里我有改变自己的动力而在正常意识中不曾显露。
睡觉前看的电影《天堂电影院》也许也是梦境构成因素。
因为最近工作原因今晚和在不同公司的老同事一起review了一个晚上的一个老系统的代码,感想如下。
1 往回看,总是发现以前的工作做的很多问题,不够好,蛮丑的。
2 原来的系统搞的挺复杂的,对老东家的技术团队表示担心。
3 要不断回顾过去,不断总结,多交流
4 不同公司的人一起codereview其实有蛮多交流,但是因为商业原因难有机会,交流设计的机会都不多。
续上篇打官司的日志入题:除了租赁关系,借贷关系也是从步入社会,乃至步入大学就开始的社会关系。以不同心态对待这个关系很能体现对生活的态度。
有些人遇到借钱马上想能不能还、自己有没欠人情要借,其实对于很多金额不大的情况,为什么一定要想着还呢,一般需要借钱的情况一般是当事人因为运气不济、个人迷失、挑战失败等导致的生活低潮,大多是很需要帮助的时候,报着或多或少尽点支持的心态多好。自己少一趟旅游,晚一点买房,少上饭馆,晚点换酷的电子设备等等。哪怕借款的理由不是实情,常常也是个人处于其它原因的低谷,有时不问原因也是一种方式。我以前几次遇到过我觉得可能不会还了的借款,很久之后归还,有的还非要算上些利息。基于风险的考虑,大家都愿意借给经济条件好的朋友,亲戚,炒股,买房,买车,其实真正需要帮助的确不是这些人。当然,借钱的前提是要努力赚钱,我也有一个朋友非常乐善好施、有求必应,不过都是父母的钱,搞得自己压力很大。
回归正题,有运气得到人的帮助和有机会帮助人都是一样很幸运的事情,难道不觉得做了一件帮助人尤其是帮人减轻焦虑树立信心的事情比吃一顿好的,用一个很酷的手机电脑更有意义吗。
回到读后感:上半年看《Seven Habits 》、《活法》提到人生的终极追求是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质或者说修炼自己的灵魂。今天看《少有人走的路》(The load less traveled) 提到了人生的原动力是爱,而爱的定义是:爱,是为了促进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而具有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意愿。这个描述是对前两书的很好补充。